146 目光东移-《明海风云》


    第(2/3)页

    这铸炮不比其他商品,真要出现任何一丁点的瑕疵,都有可能会让操作使用它的炮手们因此丧命,甚至殃及其他团队其他队员。

    故而,在铸造大炮这一件事情上,李天养是下了死命令,容不得半点马虎,甚至在最后一步把关的问题上,咯李天养制定了最严格的标准,以及将责任细化到人。

    所谓责任细化,说白了他也是从这个时代的军械上得到的启发,加上来自后世的参考,每门大炮上都有一个数字,其中代表了这门大炮是由那几个人负责铸造的,又是由哪一个检验员检验合格的,只要这门大炮非操作原因出现事故,那就是这些人员的问题。

    有了这个责任细化制,铸炮厂的师傅和工人们一点也不敢马虎,力求将自己手中的活计做得越发精细,让自己的工艺越发完善。

    而检验员也不敢大意,对大炮身上的每一点瑕疵都观察得仔仔细细的,就怕自己负责的大炮在试射的时候,或是实际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最后追责到自己身上。

    之所以大家保持这种主人翁一般都精神态度,那可都是李天养拿钱砸出来的,在铸炮厂建立只初,李天养就给出了一个让铸炮厂中所有员工都欣喜若狂的指示:但凡制造出一门合格的火炮,铸造这门火炮的师傅工人和检验员就可以平分李天养给出这门大炮的奖励--三百块银元!

    三百块银元,放在大明朝内陆的话,那可得值三百三四十两以上的银两啊,就算是制造这门大炮的相关人员分的话,每人至少能分上几块银元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有金钱攻势开道,由不得铸炮厂这些工人们不殚精竭虑地为铸造钢铸大炮而努力奋斗。

    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已经在笨港团队这些年的作坊当中有了明确的印证,确实是一个节约生产力成本、同时也是一个能提升产品合格率的强大技术。

    铸炮厂的工人师傅们同样也将这一生产技术给继承了下来,不管是压铸泥模也好,还是分段铸造炮筒也罢,甚至就连安放火炮的木质炮架,都被李天养与陈缓冲期他们讨论商议,划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水线。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每一道工序中工人,只要专心做出自己手中的那一道工序,熟能生巧的时间更快,随后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合格率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第(2/3)页